【 隨 ︽ 意 ︽ 門 】



  • 「四叔」李兆基在公開場合重申,現時買股票好過買樓,認為一般住宅未來數年因供應多而樓價升幅有限,相反地產股資產值折讓大,一旦經濟危機過去,數年後隨時可升三至四個開。



    說到買樓還是買股好,似乎一般投資者與四叔的看法也相近。摩根資產今年6月在香港完成了一項名為「投資者信心調查」的研究報告,訪問了512名年齡30到60歲、擁有10萬元以上流動資產、並有5年或以上持投資經驗的個人投資者。問及他們未來6個月最感興趣的投資產品,他們的選擇,頭5位依次為股票(83%)、基金(43%)、外幣(39%)、債券(29%)和人民幣債券(22%),排名最11位的是房地產(9%)(見圖1)。



    四叔優勢獨特 投資者難模仿

    若看往績,四叔確憑眼光獨到而贏了以千億元計的財富,以他為指路明燈,未必有錯。不過,筆者就認為,每個人的財務情况和能力都不同,四叔可以做的,大家未必可以照跟,皆因四叔有獨特的優勢也。



    比方說,以恒基地產(0012)現時的股價,大概只等於每股資產淨值的58%,即有約42%折讓,即是說,如恒地所有資產能以市價即時沽清套現,其價值可高於股價總市值約72%(42 ÷ 58 × 100%)。若恒地不斷賣樓套現,又同時不斷回購股票,理論上最終有關折讓會接近消失,如此「四叔」或恒地股東便穩賺差價。



    然而,一般人可以賣了樓後,買回自己的地產股嗎?若是買其他股票,如看錯了市,賣了樓後樓價卻繼續升,卻又同時買錯了股票,比方買了一隻管理層突然被拘捕的地產股,那便要面對滾水淥豬腸、資產「兩頭縮」的悲慘下場。



    人人擔心泡沫 難爆大鑊

    自樓價指數升破97年水平,樓市再現泡沫之說便不脛而走,財爺曾俊華及金管局更是不斷提醒市民要提防樓市的泡沫風險,那一般投資者又如何看這個問題呢?上述摩根資產的調查,也問及受訪者認為今年最大的投資風險為何?結果是,排名首位為香港樓市泡沫爆破(佔27%被訪者),第二位才是歐債危機(24%),排第三至五位,則分別是香港股市泡沫爆破(15%),環球通脹(10%)和商品價格上升(9%)(見圖2)。



    看來,香港投資者普遍認同樓市有泡沫爆破的風險。不過,歷史告訴我們,任何資產或投資市場,最危險的情況是人人看好,以為只會升不會跌之時;相反,若人人認為有泡沫,反而反映市場氣氛仍未熱爆,則後市多只會調整,而不會像97年時的爆大鑊。此謂相反理論的精粹也。



    樓市「雙重槓桿」 泡沫殺傷力更大

    講開樓市泡沫,筆者最近看到一本名為Supertrends(中譯《趨勢投資50年》)的書,作者就認為樓市泡沫較其他資產泡沫的殺傷力更大,皆因其具有「雙重槓桿」作用。事實上,若買樓承做七成按揭,就等於以三成按金買入資產,槓桿比率已高達3.3倍,然而,站在整個社會或銀行體系角度,其實槓桿比率可能高達33倍!



    此話何解?皆因銀行放貸,一般是接受了存款後,只留下約一成存款作準備金,以備存戶提取存款便算,其餘九成便拆借出去,不計銀行之間互相拆借的乘數效應,僅以一成存準率計算,銀行已是在做10倍槓桿的生意,如做七成按揭,便等於33倍槓桿,若是進一步做九成半按揭,整體槓桿比率便高達200倍!



    政府壓樓市 小心過猶不及

    所以呢,政府固然要做好把關角色,不能讓樓市泡沫不斷擴大,但也要小心打壓樓市過甚,致令泡沫爆破,對樓市、銀行體系,以至對整體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新特首梁振英上任即醜聞纏身,在出席首個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為轉移視線,將答問大會變成發表迷你施政報告,急急宣布倍增老人生果金,以及推出每年讓5000個白表客可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等措施。



    梁振英的做法,令人想起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因性醜聞而被國會彈劾時,他特別選擇在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前後赴國會接受質詢。一開始,克林頓便呼籲國會議員站立,為200多年前美國獨立作出貢獻的先賢鼓掌。眾國會議員拍完掌後,再質問克林頓時,氣勢已大為轉弱……。



  • CY can't be compared to BC.......



  • 鄭家富以其多年議會經驗估計未來政治形勢,他說若有水晶球,他「看到」特首梁振英不能完成5年任期,因梁前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的表現,令鄭不禁問「你派得幾多次糖?」,認為若以福利尋求民望穩定,民望亦不會長壽,指若梁振英「能完成3年半任期」已是好運。他又估計梁振英一旦下台,特首繼任人將是財政司長曾俊華。



    一旦下台 料曾俊華接任

    鄭家富說,相信梁振英下台前的最後爭議將是處理政改方案,他預計政府需於2013、2014年便要推銷政改,但梁振英肯定會為普選設高門檻,阻止民主派落場,評估對方「一定好大鑊」。



    若梁振英下台,鄭家富估計接任者並非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而是財爺曾俊華,他說曾俊華「沒殺傷力」,有金融背景,熟悉公務員系統,又笑言中央對女性當道仍有保留。鄭家富認為,目前梁振英和林太已在政府內部「互放飛劍」。至於普選下的特首,鄭家富認為,相信中央不得不物色建制政黨內的人物,而目前只得民建聯較有機會成為執政黨。



  • 2014 is a bad year for CY



  • 九龍倉集團於東涌囤積土地19年,最近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展開,望有機會點地成金,怎料半途殺出一名「霸地王」陳尊,聲稱霸佔九倉共14幅地皮超過12年,去年底透過法援入稟高等法院,向九倉提出逆權侵佔訴訟。陳尊自認無業,靠霸地種樹掠政府收地的農作物賠償致富,他覷準政府在東涌收地發展,再謀霸地侵權食大茶飯。記者:李雅雯



    現年60餘歲的陳尊,育有六名6至16歲子女,一家八口居於大嶼山逸東邨。他拿着92年至97年,政府收地發展東涌新市鎮,漁護署點算其農作物數目及賠償金額的評估紀錄,一臉得意。整叠紀錄厚如黃頁電話簿,記者看到數量由數百棵到三萬多棵不等,賠償額按果樹的種類、高矮、佔地面積,由每棵5呎高荔枝樹賠117元,到每棵2呎高龍眼樹賠27元不等,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陳尊提供98年地政總署的東涌高空圖,聲稱箭嘴示的地方就是當年他已霸佔的九倉地。

    高峯期聘10名工人種樹

    談到歷年獲賠償事迹,陳尊自豪地說,過去獲政府賠償農作物所霸佔的地超過1,000幅。「東涌周圍都有我種嘅樹,最大規模係我」。現時未發展的東涌新市鎮近郊,仍有他90年代種下的樹,而昔日霸佔的地皮,現已發展為他居住的逸東邨及富東邨。

    陳尊不肯透露90年代共斬獲政府多少賠償金,東涌鄉事委員會主席張國光說,據知大約300萬元。陳尊非東涌原居民,自稱62年受聘入東涌耕田,眼見大量農地荒廢,不理會是否有業主就霸地開墾,最初養鴨,70年代種薑花,90年代種黃皮、龍眼及荔枝等粗生果樹,高峯期曾聘10名工人種樹霸地。記者追問種荔枝、龍眼收成的收益,陳多番迴避,最後承認根本沒有採摘出售,種樹目的只求霸地,圖據為己有,「我只係霸住地方,唔荒廢啲地」。

    一名東涌鄉紳透露,陳尊會將政府已收地的果樹,移植到其他農地「循環再用」,包括種在九倉93年購入的牛凹村農地,靜待政府收地賠錢。張國光說當年政府的收地計劃,本來擴至牛凹村一帶,因村民以風水理由反對才停止。

    東涌97年尾停收地,陳尊轉戰元朗,98年九鐵收地興建西鐵,他與友人合霸33.7萬平方呎私人農地種樹,他說預計可獲賠償逾300萬元,怎知九鐵只賠償20多萬元農作物特惠金,當時他求助工聯會開記者會控訴九鐵欺壓,又入稟土地審裁處追討更高賠償,結果敗訴。



    「地政有晒我東涌歷史」

    在西鐵收地賠償一役,陳尊打錯算盤欠下周身債,蟄伏多年,終等到政府要擴展東涌新市鎮,隨時令他大翻身,因為他在96年前霸佔九倉及另一公司 Coral Ching Ltd的地,列入擬擴展範圍。由於霸地已逾12年,他不甘只獲農作物賠償,要逆權侵佔做地主,正排期上庭挑戰九倉,他不願透露佔地面積。「地政有晒我東涌(霸地)歷史,當時我搵填泥公司填高(九倉)啲地種樹,有高空圖相,有填泥公司老闆做證,我知道勝算」。

    根據《時效條例》,私人物業或土地的侵佔人,如果能證明陳尊已連續侵佔12年,便可能獲土地業權,能否成功視乎案情而定。最廣為人知的案例,是大埔農婦黃艷娣及女兒陳淑賢,逆權侵佔恒基12萬呎地20年,與恒基打了13年官司,06年獲判勝訴。



  • 可能你唔知,你有「強逼症」徴狀,快啲睇精神科医生啦。



















  • 私營託管無王管,引發「雙非宿舍」遍地開花。雙非學童急增,有人竟然「賺到盡」,覷準法例漏洞及無違反大廈地契,在補習社及殘疾人士院舍增設雙非學童託管宿舍服務,除了包三餐及介紹監護人外,更提供「貼身」服務,公然違規租借名校網住宅地址,務求賺盡每分每毫,每年收入最少增加逾六十萬元。不過,社福界擔心,現時並無條例監管私營託管服務,倘發生性侵或意外等事件,難以追究。立法會議員及團體要求當局盡快堵塞漏洞,否則「雙非宿舍」勢愈開愈多。



    「招生!學童寄宿、接送、保母車安排,名校網絡轉介……」近日有中介公司在上水港鐵站派發單張,指可為雙非家長提供一條龍託管服務,除安排雙非學童住宿外,服務更涵括代辦入學手續、申請政府津貼及尋找學生監護人等,強調由社工及助教主理。



    記者佯裝雙非家長,指欲安排在上水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在港留宿,即獲一名自稱中心負責人的李太「熱情」招待。李太表示,在西環及旺角均設有「雙非宿舍」,「旺角嗰邊滿晒,依家剩低西環有位!」李稱每月只需二千八百元,便可入住西環的宿舍,更「硬銷」該區名校林立,聲稱可替記者的兒子轉校。



    年付五千元供住址證明



    及後記者隨李太到西環宿舍參觀,該宿舍位於一幢商住大廈地庫的單位,內裏面積逾八百平方呎,仍在裝修階段,暫未有學童入住。單位內設有兩個小童廁所,坐廁、尿兜及洗手盆亦為小童而設,位置較低,雖單位內擺放了八張單人床,旁邊卻放有十張床褥,不排除可供多名小童入住。



    李太指,該宿舍將於九月新學年啟用,名額八人,屆時將有一名「阿姨」照顧學童的起居飲食及功課輔導,周末會帶學童過關回家。她聲稱,至今已有五、六名雙非小學生報名,並已成功替他們轉校至鄰近名校,記者只需付每年四千五百元至五千元,便可得到名校網住址證明,並可代為安排轉校手續。另每月支付八百至一千元,更可介紹監護人。



    「如果你哋唔想住嗰間,可以住呢度(殘疾人士宿舍),有一間房可以住三個學生,之前都有港大學生租過。」李太見記者遲疑,便推介同區的殘疾人士宿舍,指可安排記者兒子入住其中的三人房,月費五千元,惟記者發現,房間內只有三張殘舊的單人鐵床,院舍亦有多名殘疾人士居住。



    宿舍清潔阿姐充當保母



    為令記者安心,李帶同兩名保母與記者見面,兩人均操不純正廣東話,向記者表示曾在內地接受保母訓練。李指,兩人在殘疾人士宿舍擔任清潔工作,「邊有咁多清潔做吖!到時佢哋會幫手照顧小朋友」。



    據記者推算,若兩間宿舍共十一個床位全數出租,連提供住址證明及監護人服務收費,每年李太收入最少額外增加六十多萬元。由於本港法例沒有限制殘疾人士院舍收容其他人士的條款,不排除李太會擴大「學額」,賺得更多。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雖然提供託管服務無觸犯法例,但擔心負責人沒有購買相關保險,學童安全難以得到保障,一旦發生意外,實在難以追討。他指,負責人提供名校網住址證明,而非學童實質住址辦理轉校手續,雙方均有機會觸犯串謀詐騙罪,最高可判監十四年。



    記者隨後表明身份致電李太查詢,她否認營辦學童宿舍,稱地庫單位為朋友的補習社,她只是借該地址收信。



  • 剛失去倫敦奧運獨家播映權的有線電視,昨日公布奧運直播安排。奧運期間有線將設5條頻道播放約1600小時奧運節目,除了電視,有線亦會在手機及網上平台免費直播。有線又表示,雖然失落獨家播映,暫時未有廣告商要求解約。

    足球賽今明率先播

    有線昨開記者會交代倫敦奧運播放安排。有線將播放約1600小時奧運節目,其中約1000小時為直播。節目將在5條頻道播放,包括1條足球頻道及1條由國際奧委會提供的3D頻道,直播游泳、田徑等數項賽事,每條頻道均會分別以高清及標清模式廣播。倫敦奧運後日才正式揭幕,但男女子足球賽事分別在明日及今晚開始,故足球頻道會提早啟播。

    除了收費頻道,本港部分大廈能透過公共天線接收有線第1台,這些大廈的住戶可於每日下午3時至翌日凌晨6時,在電視上免費收看直播,其他市民亦可免費上網或用手機觀看。有線體育副總裁曾君鳳透露,倫敦的電視台會提供40條奧運頻道,有線將派人在當地廣播中心篩選,再將片段傳送返港。

    有線第1台亦有直播

    對於無綫及亞視將聯手播放200小時奧運節目,曾君鳳表示,兩間免費電視台會直接接收國際奧委會的信號,有線無法控制他們選播的賽事,3間電視台沒有磋商此事,有線亦不會針對免費電視台而改變宣傳策略及播放部署。她續稱,有線雖失去獨家播映權,但據了解暫未有廣告商要求解約,故沒打算縮短廣告時段。她強調有線會以多頻道及全程直播作招徠,並會特別關注本港運動員參與的賽事。

    無線亞視播放時段有共識

    無綫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表示,已和亞視就直播賽事安排達成共識,周五開幕禮後,每天下午4時半至7時半、晚上11時至翌日凌晨2時由明珠台直播;每晚8時至11時、翌日凌晨2時至清晨5時則由國際台接力轉播。兩台直接由國際奧委會接收所有賽事信號,由電視台自行決定播放哪些項目,曾醒明稱會選擇香港觀眾較留意的賽事,例如游泳、跳水、田徑、乒乓等,電視台前一晚會預告翌日重點賽事。



  • 彈指春秋:小丑殺人不及京官

    震驚全球的美國科羅拉多州戲院槍擊案,自稱蝙蝠俠死對頭「小丑」的二十四歲兇徒霍姆斯,子彈橫飛一場大屠殺下來總共造成十二死五十八傷。冷血嗎?殘忍乎?冷血殘忍當然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想深一層,中國官僚

    中國首都北京遭受暴雨蹂躪,大半個京城淹浸了,一下子造成三十多人死亡。不要忘了,但凡關乎大量人命傷亡,國產官僚有一套「規劃機制」,官方公布的數字往往跟百姓親眼所見者差天共地。即使以三十多人死亡來衡量,這個數字已比小丑的殺傷力大得多。

    暴雨肆虐有人認為是無可避免的天災,可是實際上是人禍的結果。君不見建於六百年前明朝的故宮,暴雨之下安然無恙,午門地面全無積水,反映故宮的排水功能比起六百年後的新中國更勝一籌。那就是說,北京是有可能避過水淹一劫的,只是京官懶得為之,寧可集中精力打造地上看得見的面子工程,地下看不見的排水系統則束之高閣,間接把大量無辜民眾置諸死地。

    香港剛剛經歷過橫風橫雨的十號風球,有沒有死人呢?沒有啊,一個也沒有,極其量有人受傷而已。這就是地下排水系統發揮作用的生死之別,能夠排水等於救人,不能排水等於殺人。

    既然北京暴雨死了三十多人,依我說,小丑殺人不及京官。尤為可恨者,小丑也許面臨死刑,草菅人命的京官,照例卻是有責不問。



  •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7•21”災情的第二次新聞發佈會

    會後,記者們紛紛責問獲得提問機會的幾位記者為什麼不當場發問死亡人數。一位記者無奈地說:“事前組織者跟我們溝通過,說這個問題比較尖銳,最後留給鳳凰衛視來提。但是,鳳凰衛視最後沒有獲得提問機會,發佈會就結束了。”





    1896年, 李鴻章訪美期間, 接受《紐約時報》採訪, 直認中國的報紙不敢說真話........



    時至今天, 情況依然沒多大改變, 不是傳媒記者編輯不願追查真相, 而是官衙不許不准: 箝制言論, 蒙上騙下, 隱瞞死傷數字作為卸責手段, 防民之口, 甚於防災



    北京市在22日晚間公佈的雨災遇難人數37人, 幾天來一直未見更新



  • 果然係大國掘起......



  • 當局強制賑災

    市民「被捐款」

    網民指不想捐款不是沒人性,但經過2008年四川地震捐款遭濫用後,對政府失去信心





    事隔四年, 代朋友的祖母的街坊說出敢怒不敢言說話

    那些熱心捐款.......十張八張破舊書桌木椅, 再加一塊爛黑板, 連推說正等候維修的籃球架, 合共花了廿萬; 這個質疑眼神, 萬勿不能露出來, 若不配合謊話, 下次休想探望那些孩子



  • 本報偵查發現,新任發展局長陳茂波妻子有份持有的兩個唐樓單位,原來改成了8間劏房出租。有學者質疑,身為發展局長的陳茂波本應盡力查處劏房等問題,然而其家人通過經營劏房獲利,這與他的職責存在利益衝突,建議他的妻子等人應盡快出售這些劏房物業。

    本報記者昨就陳茂波妻子涉及經營劏房一事查詢發展局,發展局回覆表示需要時間調查,暫無法回覆。

    昨有傳媒揭發,陳茂波妻子許步明曾擁有大角嘴海安樓物業,間成劏房出租,但這劏房物業已於2009年售出。本報調查發現,其他兩項由許步明有份持有的物業,原來目前仍以劏房形式出租。換言之,發展局長妻子迄今尚有份參與劏房業務。

    涉兩物業 公司持有

    陳茂波的妻子許步明透過「景捷發展」有限公司,現仍持有於大角嘴福澤街32號海興大樓4樓A4室,以及佐敦上海街136號4樓兩個唐樓物業。本報記者昨午前赴這兩個物業,發現大角嘴海興大樓的單位已改建成3間劏房出租。至於佐敦上海街單位亦改成5間劏房出租。

    記者現場所見,大角嘴海興大樓一層樓建有40多個單位,把一個單位再改建成3間劏房出租,令本已擠迫的環境更形惡劣,且後樓梯堆滿垃圾,衛生環境也欠佳。至於上海街的單位,雖伙數較少,但把一個單位改成5劏房出租,亦影響起居環境。

    陳申報在港無物業

    根據2003年10月登記資料,許步明是「景捷發展」的大股東,陳茂波10多年前亦為該公司董事,及後退任。陳茂波前晚透過發言人回覆本報表示,他本人沒有持有「景捷發展」股權,但承認妻子現仍持有股權,但並非大股東。數日前陳茂波向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申報,在港並無持有物業。本報翻查資料發現,陳現時報住的禮頓山物業,亦由其妻任董事的「偉活發展」有限公司所持有。

    學者:早知獲委任 為何不解決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表示,陳茂波身為發展局長,本該致力去查處市民關心的僭建、劏房等問題,然而如今被傳媒爆出家人通過經營劏房獲利,這與其職責發生利益衝突。他建議陳茂波馬上叫太太賣掉相關物業。馬又表示,特區政府新班子的成員應在上任之前搞清楚「家務事」才上任。

    香港城市大學公眾政策評論員宋立功對陳茂波「置身事外」的姿態表示質疑﹕「雖說是太太公司的物業,但始終夫妻關係密切,之前多名官員曾試圖把責任推到太太身上,但到最後仍然被公眾質疑,嚴重影響個人公信力。」宋又表示,之前僭建風波已打擊了多名局長威信,引起公眾的疑慮,陳茂波應該一早就知道自己將獲委任,「為什麽不盡早解決問題『洗白白』?不知道是政治敏感度不夠,還是機會主義,抱有僥倖心理」。



  • 蹊蹺 replied at 2012-07-26 5:15 pm

    ---------------------------------------------------------------

    當局強制賑災

    市民「被捐款」

    網民指不想捐款不是沒人性,但經過2008年四川地震捐款遭濫用後,對政府失去信心





    事隔四年, 代朋友的祖母的街坊說出敢怒不敢言說話

    那些熱心捐款.......十張八張破舊書桌木椅, 再加一塊爛黑板, 連推說正等候維修的籃球架, 合共花了廿萬; 這個質疑眼神, 萬勿不能露出來, 若不配合謊話, 下次休想探望那些孩子

    ===============================================================

    glad i'm still not yet 「被捐款」in Hong Kong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不斷,本報發現,直資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也落實在9月新學年的書單,引進由聖公會出版、已增添國情教材的《新編成長列車》用書,在小一至小六分別教學生愛做中國人、認識和愛護國旗國徽,以及認識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好處壞處等。有家長收到書單後,憂慮學校準備不足卻「身先士卒」;有資深通識老師及家長閱讀該書後表示,該書內容欠缺深入和多元包容,灌輸國民情感的教學方法太「生硬」。

    位於黃竹坑的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其發言人回應本報時表示,校方於4月根據教育局發出課程指引,遂於2012/13學年書單增訂「德育及國民教育」一欄,但該套書會在現有導修堂的成長課教授,該校暫未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列入上課時間表。

    聖保羅﹕未獨立成科

    近日有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的家長向本報指出,收到新學年書單後,發現書單印有「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要求小一至小六生都要購買一本定價51元的《新編成長列車》。另有家教會家長代表向本報表示對事件不知情,希望學校解釋國民教育科是否率先在9月推行。

    據本報購得一套六冊的《新編成長列車》,該套書由聖公會屬下的文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每本約52頁的教材,其中小一至小三的三本,已在去年3月初版,小四至小六則在今年3月初版。

    該套書每本有52至58頁不等,有「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和「人與宇宙」四個德育部分,「國情教育」則以附編形式刊載,只佔約3至4頁,比例是各部分中最少。

    小一的國情課程內容題為「我是中國人」,例如用短篇介紹中國地圖像母雞、中國人是黃種人等,最後要求學生思考「你愛中國嗎?」。小二的課程則是簡介國旗與國歌是國家身分象徵,要學生愛護國旗;小六則提及上海世博,藉此說明中國走向世界,同時寫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好處與壞處。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小的校務計劃書顯示,「品德及公民教育」部分,在2011/12年度已轉成「德育及公民教育周年計劃」,並增訂「增強學生國民身分認同、對祖國歸屬感」一欄,策略是100%小六生須到北京參觀、全學年舉行6次升旗禮,教師要觀察學生升旗禮時態度作評估。

    通識教師指內容生硬

    資深通識教師許承恩看過該套書的國情部分後表示,以故事引入學習國情,對小學生而言做法可取,但第一感覺該書較像內地教材,如單方面灌輸中國地理、國旗及國歌等,程度不算「洗腦」,但欠缺深入解釋,「例如認知中國的面積、人口等,亦可解釋國旗為何是紅色?五顆星代表什麼?」

    許承恩分析小一的「我是中國人」內容,指教了中國人是黃種人、中國地圖像公雞,卻一跳到課後「我要努力學習、為中國貢獻」等富情感色彩的學習總結,教學流程生硬。另有問學生「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或令非華裔生尷尬,顯示教材已假設學生須承認「中國人」身分,缺乏多元及包容。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陳惜姿說,單看教材內容,仍可接受民族美德、節日傳統等部分,但認為小二的課程在介紹國旗國歌後,卻得出「國旗國歌齊來認,民族文化得傳承」,似是愛黨的產品多於愛國,強調認識國家應由人文、民生出發。



  • 練乙錚:剖白當年洗腦工作 警惕今日思想僭建

    梁政權成立不足一個月,港人便領教了「三僭建」。其一,梁十多年來在自己居所秘密僭建,最後在中央祝福、本地各方指責聲中「無咎」登台出任特首;其二,在「高度自治」的港人港地上,西環平地起高樓,牢牢築起「第二管治權力中心」的龐大僭建物,凌駕於「門常開」之上作政治操控;其三,梁政府接過曾政府的棒子,第一個要落實的既定政策,便是在十二年基礎教育裏,透過全面推行國教科,背着大多數家長,試圖在萬千學子的腦袋裏僭建一種特定的偏頗的國民意識。



    梁僭建私宅,是長期以一位特區重要領導人之身,帶頭違反香港法律。西環僭建管治中心,乃無視港人對國家尚存的一點信任,肆意違反「一國兩制莊嚴承諾」。兩屆政府的教育局合作無間搞思想僭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台一份表面上過得關但實際還有大問題的課程指引,同時用灰色手法以億元資助某大學機構及大陸寫手編寫單一教材並向所有開科學校免費派發,被揭發之後,局方才承認該教材「局部偏頗」並改口說僅是「參考資料」,顯示當局為政手段奸狡,違反基本管治道德。



    當權者只推「偉光正」



    特區政府這個「三僭建三違反」,堪稱與當年中英談判港英政府搞的「三違反」一樣下作,對香港管治質素和市民利益的傷害,則大大超過。然而,梁政府的「三僭建」只是頭炮,以後勢必陸續有來。一個非民主政權,為強推一套民眾不能接受的政治綱領,惟有靠僭建。



    今天筆者和大家討論上述第三種僭建。



    去年初,國教科一提出要諮詢,筆者便寫了兩篇文章討論,效果和社會上很多提議一樣,最後等於零【註】。然而,筆者的立場其實相當保守,甚或是全香港最保守:不僅支持中小學國教開科,還提出兩個恐怕西環想提出也不敢的意見——學生要精讀中共黨章,還要熟悉中宣部悉心設計的「文宣中國」。



    當然,筆者的提議同時也有「敗筆」,那就是,除了精讀黨章,還要求學生清楚了解、能夠全面比較共產黨成立九十年以來做過的好事、壞事;除了熟悉中宣部的「文宣中國」,還要深入了解「真實中國」,以及兩者之間的差距。



    然而,這種拒絕兒戲、重視客觀事實資料的最傳統最保守教育學提議,絕非一眾高級當權者所能容。他們要推的,無非是以大陸人稱作「偉光正」(偉大、光榮、正確)的那一套貫串的國教科。從這些當權者的利益角度看,讓民眾真知,不若讓他們無知,更不若像那些到過清華培訓的高官(如羅范)那樣半知。



    以「偉光正」為指導思想編排的國教(國家宗教?)科,港人稱之為「洗腦」,並不過分。事實上,這個「洗腦」稱謂,去年已由中聯辦郝領導在微博上確認不諱,其後由某政協寫文章擁護、詮釋,成功開始除罪化,快要變成「好東西」,最近更由本屆愛國左派家校會會長公開引用、傳播。



  • 梁板塊爭佔一線



    筆者不敢說對中國事情的認識比一般人透徹,但對洗腦工作的內涵和方法知之甚詳,因為在那香港學運的「紅色年代」裏,在黨的感召下幹過,而且不是只幹一點點,而是死心塌地當主業一幹十年八年,後來反思,悔不當初。同輩的港人當中,有同樣經驗對學生洗腦者多的是,筆者現作簡單介紹,觀點是自己的,事實是大家的,可以互為印證,也可讓其他還未遇過這種經驗或只是略有所聞的家長、學生及各界人士參考。



    一、當年對學生的洗腦,出發點善良而單純,不像現在。港英治下,殖民地意識形態佔主導,港人對國家認識不如現在多,學生當中尤其缺乏。七十年代學運提出「認識中國」,無疑正確。相比之下,今天當權主政派在香港推「偉光正」國教洗腦,出發點就不是那麼單純,因為除了愛國左派,還有別的利益持份者牽涉其中,為七十年代所無。



    吳康民校長最近無疑正確地說出了一半:在這場洗腦和反洗腦的對抗當中,大集團的利益必在其中;筆者這樣補上推論的另一半:今年若成功啟動給小學生洗腦,梁板塊便在政治上立功,他背後的二線集團便可得到北大人首肯,可獲更多本地經濟陣勢利益,踏出取代「一哥」的第一步。



    二、當年對學生洗腦的出發點儘管善良,手段的一半卻完全不道德。筆者當年參加的校外學生團體,採用的是一種標準手法:「打進去、拉出來」,即首先以普通教師身份在非左派學校建立和學生的良好關係,然後把他們帶出來,加入表面上政治中性的校外團體,以輔導功課、提供健康課外團體活動入手,發掘他們中間的「可造之才」;其次,引導這些可造之才學習反殖民觀點的中國近代史。手段的這一半,基本上無問題,對象學生到此為止的話,得益亦完全正面。





  • 複製「打進去、拉出來」



    不過,跟着的一半就不同了:正式洗腦由此起。外圍學生當中可造之才培養了反殖觀點之後,吸收到團體組織的中間層,繼而在團體內圍成員的嚴格指引下秘密學習一面倒的新中國資料,「悟性」最強的學生,進一步學習《共產黨宣言》、《毛選》、「兩報一刊」批鬥文章,等等;通過內圍評核之後,便畢業成為愛國愛黨的學生骨幹,由他們回到學校裏更有效地複製「打進去、拉出來」的全個過程,克隆生克隆,組織由是壯大。



    撇開馬列毛本身的大錯不談,筆者認為,上述洗腦(即後一半)過程不道德之處在於兩點:首先,學生年幼無知,在這種密封淹沒式的洗腦過程中,完全沒有反思、抗拒的能力(稍有「不羈」的學生,馬上由團體教師和骨幹學生做無休止的思想工作,有時甚至進行「同志式」的批鬥;依然無效者,勸諭離開或趕出組織,以免妨礙團體運作)。進入團體之初,這些學生完全不知道四周圍是一群有特定意識形態、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政工在等待着改造他們的腦袋。他們進入的,是一個高度精心設計的局,一種「政治上正義的」騙局。



    其次,學生家長更是懵然不知。起初,家長以為團體志工可以替小孩子補習、替他們花時間管教孩子。的確,在初階段,參加到團體的學生,品學通常變好,家長於是更加放下戒心。到後來,學生成為骨幹之後,就和團體一道,瞞着自己父母當毛派小政工。踏入這個階段,洗腦其實已經變成嚴重的失德行為。



    我們知道,在自然法和普通法之下,父母對未成年的子女有近乎絕對的管教權;這個權,在父母自願、知情的條件下,可以委託他人。港英時代,父母可以選擇把子女送到非愛國學校接受殖民地教育,在這樣委託管教權予學校之前,父母有公開的渠道知道孩子們在學校學的是什麼,課本的內容是什麼。



  • i know of this in my secondary school days



  • 瞞騙家長不道德



    同時,他們也可以選擇把小孩送到愛國學校接受愛國教育;這些學校的資源和畢業生出路當然比較差,但在一些家長的心目中,愛國學校教導出的思想純潔可能更為重要。



    可是,上述當年校外那些表面中性、實際上是左派的團體,掩蓋身份瞞着家長對學生進行的秘密洗腦,無疑是對學生父母權益的侵犯,更可理解為對那些父母的產權的盜竊,因此是不道德的。



    回歸之後,香港社會大變,左派群眾團體不必再秘密工作,可以打正旗號宣揚愛國愛黨。但是,是次特區政府推行國教科,卻為了達到他們認為更理想的效果,依然採取矇騙家長和學生的不道德手段: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課程指引聽起來不錯,還是某大學校長領導起草的;不過,偷偷的撥款給少數特定文化團體出版洗腦教材,然後不動聲色派發各校準備採用,家長全然不覺;這在法律、道德未變之前,依然是不道德的侵權、盜竊行為,由政府護航、帶頭,尤其豈有此理。



    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家長知道有那本由政府注資出版的洗腦教材鬼祟進入學校之後,大為火光,紛紛上街抗議、喝停的根本原因。



    國教科不同理化等科。家長不必知道也不介意學生今年學的是「牛頓定律」還是「波義爾定律」,但如果一個科目,核心處可以是一種特定意識形態,那麼,家長便必須有機會知道這個科目的內容和教法;不同意子女接受這種意識形態教育的家長,應該有機會及早選擇讓他們的子弟進不設此科的學校,甚或效法梁特首及諸司憲那樣,乾脆把小孩子送到英國(或者大陸)上學。



  • 「認識祖國」須說謊



    事到如今,特區政府上上下下大概明白,硬推國教科作洗腦工具,已經行不通;所以,周日家長學生大遊行之後,林鄭司長及吳局長提議成立「有廣泛代表性」(「with broad representation」)的國教課程監督委員會。不過,港人對「有廣泛代表性」這個標籤的實際涵義,早已一清二楚,所以抗議團體無一願意參與。及後梁特首「補飛」,提議把國教科有關現代中國的教材放上官網公開,但大部分市民對梁的個人誠信、政治動機乃至他說話時的遣詞造句皆有很大懷疑;梁的提議有無限虛位,因此無法改變市民看法,反而會令大家步步為營。

    特區政府在關乎香港核心價值問題上欺騙市民失德在先,小修小補顯然無效。不少人認為,整個國教科,從課程指引到教學資料到執行計劃都有大漏洞大問題,必須推倒重來,由零開始諮詢,方有望擺平家長和學生的怨憤。筆者的看法比這個悲觀。特區政府本質決定,假諮詢勢將重複,耍手段層出不窮。黨國上下及本地當權左派十多年來的夙願眼看成事,怎可被幾個「九十後」娃娃一擊就倒?因此,從市民觀點看,唯一保險的做法,是要求梁政府把如此重要的國教科事宜,與「二十三條」立法一道,押後給雙普選真正落實之後的那屆特區政府去推動。



    事實上,此值黨國多事之秋,大陸各地萬人參與的抗議示威受暴力鎮壓幾乎每周都有,黨內高層派系鬥爭直鬥到外國領事館,高幹及家屬斂財貪污洗錢國際化嚴重到要搞謀殺;「真實中國」與國教小冊子裏的「文宣中國」南轅北轍。一個所謂「進步、無私、團結的理想執政集團」,原來是子虛烏有。此時左派當權派說要引導學子「真正認識祖國」,到頭來不說謊不行,說謊也不行;強推的話,只會陷入更大的政治危機。



    僭建的東西,還是快快拆下來好。這點梁特首他應該最明白。



  • 「認識祖國」須說謊



    do we have to? like those fxxking officials and communists?



  • 梁文道:註定徒勞的國民教育

    【主場新聞】今天想在香港好好談清楚一件事情,殊不容易。尤其像國民教育這種燙手的話題,每個人都已經有了立場,所以每個人在讀任何一篇涉及這個話題的文章的時候,都會情不自主地想從裏頭辨識出自己熟識的立場,然後迅速判定其是非忠奸,看它到底是靠在我這一邊,抑或站在敵手那一頭。儘管如此,我還是想勉力提出另一種現實,既不是為了討好政府,也不只是要把所有國民教育全都打成洗腦工程;而是試圖說明在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的根本矛盾。



    首先,我們必須先搞清楚一個事實,在這個民族國家成為政體主流的當代世界,幾乎沒有一個民族國家不做國民教育,分別只在於他們怎麼做而已。大部份我們熟悉的發達國家都不會像現在的香港這樣,專設一科來把學生教化成國民,他們比較偏好把國民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他科目之中,以收潛移默化之效。例如英國,文學課裏的喬叟和莎士比亞;又如日本,歷史課裏的明治維新與大正民主;這全是增進國民和國家傳統之連繫的好辦法。甚至地理,它也可以用來告訴學子祖國山川之美好;乃至於自然科學,都能用來強調本國歷史上偉大的科技成就。



    香港特別之處在於我們不只未曾經歷任何專科教導的國民教育,甚至連這類分散交融的非專科國民教育也沒有學過。英殖年代,政府根本沒打算把我們教成英國人,所以香港人的英國歷史知識出奇匱乏,不知道誰是「征服者威廉」,也不曉得「玫瑰戰爭」是怎麼回事。另一方面,它也更不希望把我們教成中國人,所以我們的中國史常只教到鴉片戰爭,而鴉片戰爭之後的部份則被納進世界史的範圍。至於語言,不論中英,皆工具而已,大多數人都不會因此愛上這些語文,進而愛上英國或者中國。換句話說,港英年代的主流教育是種世界上非常罕見的非國民教育,再多的歷史,再多的範文,也又不過是事實的記誦與技巧的演練,完全無涉什麼民族的尊嚴與國家的精神。單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這些經歷過殖民統治的香港人,可說是群沒有國家的人,曖昧古怪,猶如活在前民族國家的時代。以致於我們甚至無法理解「國民」一詞的涵義,常常在正規新聞報道裏頭把美國人叫做「美國市民」,德國出了一件大事則述說「德國o的市民o既反應」如何如何。



    這還不是要害,真正重點在於所有國民教育的政治內容都是一套關於國民生活之制度環境的詮釋和解讀,這套詮釋不論真假對錯,它起碼要和國民現實生活裏遇到的種種體制相關。舉個簡單的例子,美國中學的社會科會把憲法當成重點,學生由此知道這個國家三權分立又互相制衡的原則是怎麼回事,而且都能在每一天的行止中活生生地印證這套原則的體現。等到他們長大,也許會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於是要不就憤世嫉俗,厭惡自己學的東西騙人;要不就努力參與,試圖修改那不如理想的現實。無論如何,他們領受的國民教育與他們的國民生活是可以對證體認的;並且他們發現彼此都學過一套類似的東西,都活在共同的體制之內,所以會產生一種互認同胞的團結感。



  • 再看中國,也許「人民代表大會是民主集中制的體現,乃世上最民主的制度」,是個瞞天大謊,可人民代表大會確實存在,它通過的決策也確實影響了每一個活在大陸的中國人。同樣地,共產黨當然不是什麼無私的執政集團,可它的確正在「領導」所有內地中國人的生活。所以大陸那套國民教育儘管虛偽無實,但起碼和大陸老百姓的真實生活相干。



    問題來了,一國兩制底下的香港人是活在這樣的制度之下嗎?沒錯我們也有人大,而且產生的辦法也和內地一樣不民主,但最大的分別是我們的人大根本影響不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它既不必通過政府預算,也不對本地立法,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對中央反映港人意見」。所以每年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雖然內地傳媒和香港傳媒都會報道,但他們是真的從切身利益關心,我們則頂多算是意思意思地表達關心。這不是因為我們不認同這個制度,而是它根本和我們無關。請問當年温家寶宣佈免去農民稅項,這會惠及到香港農民嗎?請問他們討論高速公路要不要繼續收費,這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的公路建設嗎?



    你在香港教授一套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體制的詮釋,香港人卻根本不在這套體制之內;然後你還要香港人認同這套詮釋,甚至愛上它所詮釋的體制。其荒謬猶如教育香港人何謂「大憲章」,以便認同自己是聯合王國子民一樣。如果這種教育能夠成功,那我們大概也能教俄羅斯學生認同美國憲法,然後把他們變成美國人了。所以重點根本不在這套國民教育是不是說謊,也不在於當局是否想給大家洗腦,真正的問題是它和我們「不相干」(irrelevant)。



    要教大家在文化和血脈上認同中華民族的身份,這大可不必,說不定香港人的這種認同要比內地更強烈。要教大家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則註定失敗,因為香港人終究不受內地體制的影響(至少沒有直接的影響)。沒錯。我們可以讚賞或否定這套體制和它的相關詮釋,就像我們也可以讚賞或否定美國的體制一樣,但這是種有距離的判斷,而非出自切身的體會。沒錯,我們會掛念內地的中國人,關心他們的苦難及褔祉;然而我們到底很難對他們真正產生那種休戚與共的感受,因為我們真的不是共存在同一個制度環境之下。



    袞袞建制諸君常言:「香港回歸十五年了,但人心還沒有回歸」。他們大概沒有想過,只要一國兩制繼續存在,香港就不可能出現他們心中的那種「人心回歸」;再多的國民教育,亦是徒然。



    說到這裡,必須補充,我完全沒有呼籲廢止一國兩制的意思,只是盡己所能地客觀描述當前制度本身的矛盾。喜歡在字裏行間誅心的讀者,以及頭腦發熱引致暫時性閱讀障礙的朋友,不妨休息一下。



  • 九月變相公投國民教育



    人人都有同一疑問:What Next?今次反「國民教育」是否循例反對一下,然後又無奈通過​?筆者認為今次社運是真正的人民力量在發揮作用,由於沒有教協和​政客的騎劫,所以極有成功推倒「國民教育」的希望。



    由於「國民教育」科毋須立法會通過,什麼議會抗爭或「拉布」之類​的表演沒有上演機會,而且要到9月推行,政府的策略是要造成既定​事實。據過往經驗,政府只要頂過浪潮就沒有問題了,老師和家長只​能在「如何改善教材」的枝節上浪費氣力。林鄭在遊行後拋出的成立​各界委員會改善監察「國民教育」,橋不怕舊,正是沿用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行之有效的舊橋。



    目標直接 容易成功



    網上有很多討論,「七二九遊行」之後,運動的方向似是朝「罷課」​之路進發。筆者認為,這不應是最有效的武器,因為大規模、全港一​致罷課的局面幾乎不可能發生,技術上亦極為消耗人力物力;加上時​在9月,政黨正忙於選舉,社運界中人不少與政黨中人重疊,想幫忙​也會有心無力。罷課如果象徵式進行,只有新聞效果,對教育局沒有​足夠的阻嚇力,難以在9月有效推行,所以罷課只算是次選的策略。



    學民思潮的小朋友當然不會是深謀遠慮的政客或謀略家,靠赤子之心​直覺推行的運動,意外地發出巨大威力,只是源於兩點簡單直接的運​動原則:



    一、堅持最簡單直接的訴求,那就是「立刻撤回,後作諮詢」,不作​任何妥協或枝節技術的討論。清楚的目標是所有社運成功的必需因素​,因為簡單直接的訴求才可以凝聚最大的力量,視線不會受到轉移,​也不會受到分化。



    寫到這裏,筆者無法不重提二十六年前的反大亞灣核電活動。當時「​反核聯席」的訴求十分簡單,就是「立刻停建」,在短短時間內收集​到一百五十萬個市民簽名,氣勢極盛。「反核聯席」本來計劃11月​當核電廠簽約興建前在維園舉行群眾集會,但在重要時刻,以司徒華​為首的泛民政客出賣運動,教協代表張文光在聯席會議上發難,以教​協退出「反核聯席」作要挾,舉行群眾集會之議終被否決,反核運動​變質為監察核電廠運作,香港人於是至今被迫與核電共活。



    筆者當天在聯席會議之內,見識到政客的可怕,從此只信任群眾,不​信滿口仁義的政客。有份反核的人未死,今天請反省一下那次的錯誤​。



    二、第二點要讚小朋友的地方是,他們並無那種包攬一切、獨霸道德​高地、指點一切的心態,小朋友能與所有政治社運力量合作,令包括​教師和家長的各界聯席得以迅速形成。有了這個聯合陣線,只要推動​一個簡單的目標,能令所有香港人參與,發揮人民的力量,「國民教​育」計劃就可以輕易在8月內被拉倒。在人民力量面前,一意孤行的​專政者只是一隻全無力量的紙老虎而已!



    社運的目標要得到全民參與才有效力,而欲全民參與,目標必須簡單​有力。要推倒「國民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全民投票,在沒有全民投票​機制的香港,我們已有不太成功的經驗,就是利用9月的立法會選舉​,把「國民教育」的議題當作「變相的公投」。



    已經有人提議,要逼建制派議員在參選政綱中表態列明是否支持收回​「國民教育」,這個提議已經起到一些效果,包括民建聯的議員已經​表態要求押後、再作諮詢之類不到位的說法,「不到位」是指目標不​夠簡單,不足以構成公投的作用。



  • 「公投彈劾」 完全合法



    還有,就算民建聯等建制派明確表明要求收回「國民教育」,那還是​不到位的,因為選舉一過,當選的建制派不會再做什麼,甚至談也不​談,這是完全可以預見的。事實上,推動「國民教育」是行政權,毋​須立法會通過,議員從來只是口頭反對就算交差。



    不過,立法會有罷免特首的權力,如果政府不在9月撤回「國民教育​」科,議員可以在立法會推動彈劾特首,有三分二議員彈劾特首,他​就要下台。把彈劾的承諾與選舉掛鈎,就可以利用9月的選舉推行「​公投」「國公教育」的議題,發揮人人可以參與的人民力量。



    反「國民教育」聯合陣線只須推動議程的設定,要求所有立法會候選​人清楚表態,如當選議員後,將利用手中一票參與彈劾梁振英,除非​政府收回「國民教育」。



    還有的是,在8月底至9月初開學之前,再搞一次群眾造勢大會,如​果人數有六四晚會的二十萬人出席,大事可成;沒有一位議員可以抗​拒把「不收回、就彈劾」的承諾寫進政綱裏。



    餘下的細節,大家請集思廣益。筆者的「公投彈劾」建議完全符合《​基本法》及其精神,《基本法》寫明香港的教育政策由港人自定。港​人已經清楚表態反對,梁振英推行反人民的教育政策,理應被彈劾下​台。



  • 十 卜



  • 梁振英為何要找經營劏房、與田生合作收樓的陳茂波做發展局長?



    特首梁振英任命陳茂波出任發展局局長不過一天,又被傳媒揭發他的妻子許步明,透過「景捷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的大角嘴及佐敦上海街唐樓單位,改建成劏房出租圖利。



    發展局局長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全力打擊劏房,前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就曾表示,不論曾蔭權還是下屆政府,會堅持按規矩工作,處理劏房問題不遺餘力,又表明政府會向立法會提交法例修訂,授權屋宇署入屋查劏房,並將劏房等小型工程需列入監管,現在,梁特首卻任命一名家族以經營劏房謀利的人做發展局局長,負責監管違法劏房,這,又是何等諷刺?



    此外,陳局長及其家人對樓宇及土地政策的「熟悉」,又可不止經營劏房,原來,還有收樓重建。據報「景捷發展」有從事收購舊樓活動,再轉售給專門收樓、其收樓手法極受爭議、並廣受傳媒報道的田生地產,陳更涉嫌與田生合謀隱瞞買賣的單位近真實樓價,被指可能有瞞稅之嫌。



    即是,梁特首不止任命一名有家族成員,經營劏房謀利的人做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及其家人合作收樓的田生地產,而田生收樓手法己引來不少批評,包括在已收購的物業上,張貼血紅色「田生」字樣大型招紙、又或被指滋擾不肯出售單位的住客等等,事件更曾鬧上立法會,議員要求政府規管這類有問題的收樓方法,負責的政策局,自然又是發展局!



    梁特首任命陳茂波做發展局局長,單是上述兩個問題,當中,存在多少的利益衝突,更加諷刺的是,找來田生「合作伙伴」做發展局局長,難道梁特首想用田生模式,加快市區重建速度,以求增加土地供應?



    究竟,梁特首一再自製政治炸彈,他,是否覺得自己醜聞未夠多?要向施政難度挑戰?



  • 陳茂波女兒就讀的漢基國際學校去年底流傳,一對高年班孖生學生考試時作弊,又指因孖生學生父親是學校校董會成員,令孖生學生免受責罰。陳茂波及後向校長及多名家長發電郵,提及出貓事件,孖生學生的父親認為電郵嚴重破壞他及子女的聲譽,日前入稟高等法院控告陳茂波誹謗,要求他作出懲罰性賠償。記者:黃幗慧



    三名原告包括漢基國際學校校董會成員盧光漢及他一對孖生子女,被告包括陳茂波及其妻許步明。陳茂波昨接受訪問時確認女兒與孖生學生同班,也是第13班(相等於中七)。陳解釋發信只因出貓傳聞「傳得好犀利」,認為有需要令校方高層處理涉及學習誠信的問題,他並非針對個人,已聘資深大律師抗辯。會否和解,陳說:「大門常開,我哋唔係撩交打嘅人。」陳另書面聲明指,相信當時所做的事是對的。





    原告父親的一對子女及陳茂波的女兒,現均在漢基國際學校就讀。

    電郵校長重提出貓

    盧則在入稟狀指孖生子女是校內模範生,無論校內校外均獲獎無數,兒子更創辦校內雜誌「校話」,擔任總編輯,亦是領袖生長。至於盧則分別在牛津大學及哈佛大學商學院取得碩士銜頭,現是一間經營健康產品等投資的北京公司合伙人。

    盧指被告一共發出兩封電郵及與一份會議紀錄文件,第一封是發給在警隊和律政司任高層的前家教會主席夫婦彭炳棠及黃錦卿。信件以「領袖生長作弊」為題,指盧的子女在經濟科考試中出貓,但因父親是校董會成員,不用面對任何後果,又說二人已不止一次出貓。事件已廣泛流傳,向其他小朋友傳遞了不健康的訊息。

    被告後來與校長開會,會後撰寫了一份會議撮要,然後電郵予多名家長,包括港交所上市委員會主席高育賢。至月中,被告發電郵給校長重提出貓事件。盧稱,校長作出調查後,證實子女沒出貓,三份文件內容全無根據,嚴重破壞他與子女的聲譽,令他們陷於外界的敵意和嘲笑中。盧除要求賠償外,亦禁制二人作誹謗言論。



  • 政治一日都嫌長,原本被傳等做副財政司長嘅會計界議員陳茂波(Paul),因為改組方案未通過到而變「短期雙失」,家又極有可能要「降呢」,頂替因互租單位風波而下台嘅麥齊光做發展局長。不過,好彩阿Paul有個好太太,話無論老公喺乜嘢崗位都會撐佢。



    阿Paul夫妻檔噚日出席林智遠參選立法會會計界嘅誓師大會,陳太許步明手執吹氣棒為林打氣。梁班子上任後,有關佢哋嘅黑材料滿天飛,大有可能成為局長夫人嘅陳太笑言「都唔係唔擔心」,但就話好彩佢哋一家都係基督徒,相信神會保守阿Paul。



  • exactly



  • let's c what happen next 24 hours



  • 原本「坐定粒六」出任財政司副司長的陳茂波,決定「降呢」出任發展局局長,有政界中人認為陳此舉反映梁營已對通過五司十四局的政府架構重組方案不存寄望,所以他才匆匆上馬,出任一個原本不再存在於五司十四局架構內的發展局局長職務。



    重新審議需拖半年

    該政界人士分析,立法會財委會料在10月復會後再拖數月,才會讓審議五司十四局的議程重新上馬,接下來又會進行數月公開諮詢;屈指一算,可能要拖至明年2、3月,「試問有幾多人會為咗呢份工,等足半年?仲邊有人願意加入梁班子?」、「更大問題係,再拖多九個月至一年,到時梁振英仲係咪特首都冇人知啦!」

    自從政府意圖在立法會「打尖」審議重組方案失敗後,政界已預料梁班子未必會再推重組方案,一則因為梁班子醜聞困身,一旦要求開位,勢必惹來另一政治火頭。

    二則因為盛傳是副司長及新局長的人選,如何志平及許曉暉等都不得民心,若委任他們,恐防再惹爭議。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早前被問到會否擱置重組方案時,露口風稱不排除任何可能。



  • 拆局

    降呢局長上馬暗揭 政府重組料告吹



    a MUST, no alternative



    he really 思歪 了



  • 「國民教育」事件越鬧越大,除了「學民思潮」及「教協」跟教育局周旋外,一群由家長組成的「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早前於報章上刊登了千人聯署聲明,要求當局立即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而由十多個團體組成的「民間反對國民教育大聯盟」,亦於上周日發動了大遊行,反對國民教育獨立成科。

    雖然有近10萬人上街,但特首卻未一如以往般親自回應,反而派了營中民望高企的林鄭月娥出來,遊行還未結束便草草交代,手法拙劣,似是有人故意要消耗她的聲名。新班子才上班不夠一個月已經有一個局長下台、兩次大型遊行,今屆政府慘烈的破了兩個特區紀錄。



    勿對政府再存幻想

    大眾都認為強推「國民教育」是一個政治任務,那跟電子教學有甚麼關係?舉《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為例,在事件未被揭發之前,手冊只是「偷偷摸摸」地向中小學派發印刷本,在網上沒有電子版,有老師說想要拿一本來參考也有困難。

    為何要如此神秘?如有網上版,如此偏頗的內容早已被網民「瘋傳」及「鬧爆」。

    電子教學的真諦,除了將原本在課本上的內容電子化之外,還能夠將內容伸延至網上互動。雖說網上資料真假難分;但只要細心分析,亦不難分辨出真偽。如果有老師用《中國模式》去教授國民教育,說着中國政府是一個「進步、無私、團結的執政集團」的話,學生就能輕易在網上舉出一堆如「六四屠城」、「李旺陽被自殺」及「劉曉波在獄中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等荒誕事件,一一把「謊話」擊破。

    政府現在說要將國民教育科內容上網,供公眾參考,但編寫時已經有預設立場,滿眼盡是「謊言」的課本,請不要對這種騙人的技倆再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其實筆者覺得就算要學習國民教育,為何要參考人權、法治和民主也比香港落後的中國,這是否才是問題的徵結所在呢?



  • 上周10號風球對本港的破壞並未完結,一場白色生態災難正在上演,市民卻被蒙在鼓裏。風暴期間,一艘貨輪遇上風浪,六貨櫃塑膠原料「聚丙烯」被吹落海,60億粒膠粒散落港海。專家指聚丙烯會吸收大量毒素,被海洋生物吞食,人類食用也會中招,隨時致癌;但膠粒「物主」中石化、船公司及政府部門竟至今全無公佈,環保團體狠批不負責任。記者:馮樂琳 關震海



    「我第一眼見到(灘上滿佈聚丙烯),幾乎哭出來!」從事海洋保育工作的愉景灣居民 Tracey Read,於上周三(7月25日)在附近的三白灣發現30袋破爛的聚丙烯,袋上寫有「中國石化」,大量膠粒散佈海灘,「多到好似鋪滿雪!」她立即聯同區內居民找尋膠粒,並拍下照片。





    10號風球期間墮海

    居民 Gary Stokes聯絡中石化及海事處等政府部門,追查下得知,原來共有七個貨櫃墮海,其中六個裝有聚丙烯,每個貨櫃有1,000袋,每袋25公斤,總共150噸,隨時引發海洋生態大災難。相信該貨輪是在上周10號風球期間,約凌晨時分在香港以南海域遇上大風浪,令七個貨櫃墮海。

    Gary表示,中石化只說膠粒已出售,將責任推到運載的船公司中國海運;幾經爭取,兩間公司及相關政府部門才肯坐下研究。 Gary驚訝說:「漏油污他們有程序,但這種情況他們沒有。」日前他曾要求政府派出直升機,加快尋找失蹤膠粒的位置,對方最終竟要求船公司支付有關費用。至昨日海事處才派出直升機巡邏海岸線,而 Gary則向友人租用船隻,四出打撈膠粒。





    從高空所見,一個貨櫃擱淺在蒲台島以北的螺洲,大量聚丙烯漂浮海面和海灘上。

    政府部門互相卸責

    據海事處及食環署資料,雖然五個長40呎貨櫃已在南丫島、蒲台島及附近海域尋獲,但其中四個完全損毀,內裏大部份聚丙烯散落海中。兩部門至今清理約62.6噸膠粒,即約有88噸未被清理。被冲走的聚丙烯散佈愉景灣、梅窩銀礦灣、長洲、芝麻灣、大鴉洲及螺洲等,其中南丫島的深灣是全港唯一有綠海龜來產卵的地方。

    事件發生至今近兩星期,公眾全不知情,對於至今並無公佈事件,各政府部門均無回應。本報多次聯絡中石化,電話無人接聽;而中國海運更一直掛線。海事處只回應上周二收到有關報告,聯絡船東後已即時動員打撈;同時亦通報鄰近的中國海事機構。環境保護署則說周日接獲市民投訴,即時聯絡食環署及海事處跟進,又說膠粒無毒性,對附近水質沒有影響。

    聚丙烯本身雖無毒性,但卻能吸取海中毒素,變為「毒膠粒」。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江卓珊認為事件涉及範圍很大,「公佈係責任」。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批評,中石化作為大集團不應「拍吓屁股」了事,「點解要用港府公帑收拾爛攤子,政府應向身為貨主的中石化追討費用」。



  • 倫敦奧運會新聞中心,出現簡體華文告示:「中國的記者朋友們,請照顧一下倫敦媒體中心的工作人員,如果你們想拍他們的話,請提前詢問他們,尊重一下他們的私人空間。謝謝你們。」

    此一提示,只用簡體華文印出,沒有法文、德文、意大利文,連阿拉伯文也沒有,證明國際社會知道何謂文明和私隱。倫敦東道主,被中國大陸的「愛國五毛記者」搞煩了,忍無可忍,特別搞「針對」,暗中把中國人的面子又掃了一通。

    因為奧運村的運動員,日間熱身,晚間做愛,精神壓力大,又要Facebook上網,向家人報平安,不是記者把錄音機,照相機塞上來,就「知情權」大晒,非要接受「採訪」不可。

    中國的記者對西方文明國家認識殘缺不全,認為「新聞自由」大過天,但英國卻同時保障私隱,大陸人士長期接受洗腦,以為人家「資本主義」制度,就是「無冕皇帝」治國。現在,英國人用這個簡體字告示,給中國人臉上打了一巴掌。

    到底是出醜出到外國,還是連「英國」也尊重中國「強大」了?英國人要改用簡體華文以便溝通,這個問題十分有趣,視乎閣下以理性還是「愛國情緒」來判斷。我認為,以當前「國民教育」方針,解講此一告示,教師應指引:看,連倫敦奧運會,也使用了簡體字,證明連英國人也認為簡體字更「先進」,連前宗主國也用簡體了,香港人還死抱住「繁體」做甚麼?



  • 國民教育指引把課程分為個人、家庭、社群、國家、世界五個範疇。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奧運,是個別運動員代表其國家參賽的世界盛事。近年中國選手在奧運拿到的金牌愈來愈多。每次頒獎台上國旗升起,都是激勵人心的國民身份認同。所以今次倫敦奧運舉辦期間,香港推行國民教育導致9萬人上街抗議,是件令中央政府及部分愛國人士感到掃興的事。我們不妨從倫敦奧運的點滴透視其中包含國民教育的故事,替香港學生上一堂港式國育課。

    先說開幕禮。四年前北京奧運開幕,設計鋪排的華麗和一絲不苟,贏盡國際好評,令中國人感到自豪。今次倫敦奧運展示的是英國的歷史傳承,包括工業革命導致的貧富懸殊。跟著下來是流行音樂及帶領潮流的「披頭四」名曲。最令英國人驚喜的是八十多歲的英女皇參與演出007短片,在替身跳傘後,真人露面,顯示與眾同樂的包容,還帶出英國皇室這個超越政治的國家象徵。英國自日不落帝國沒落後,今日更受到經濟衰退困擾,但國人保持不卑不亢,幽默自嘲的精神。英國的民主和文化影響力依然歷久不衰。倫敦奧運開幕表演就是個活生生的國民教育示範,何須設獨立科和搞甚麼國情教育手冊。

    雖然奧運的宗旨不涉政治,但不同國家在場內外的角力和爭拗,卻充滿政治成分。我國新女飛魚葉詩文奪金被美教練指服禁藥,結果證實絕無其事。葉詩文說「中國人是清白的」,贏得國人喝采。但隔了一天,中國女雙羽毛球隊為「走線」故意求敗,被取消資格,令國家丟臉。在香港,有為國家奪得奧運金牌歡呼的家長上街抗議國民教育,政府可會反思箇中理由?



  • 香港圍繞在「國教科」的爭論爆發後,許多朋友都在問我日本和台灣是否也有「國民教育科」,他們是如何推行「愛國」教育的?「國教科」是不是「國際慣例」?

    其實,能稱得上「國際慣例」的,或許是「公民科」,但絕不是「國民教育科」。「國民教育」這個詞本身不僅在香港是「新生事物」,在大陸和台灣也沒有這樣的用法,這也是為什麽維基百科到現在都未見有「國民教育」的原因。

    先說大陸,「國民」這個詞本身很少出現,一般用「人民」,有時是「公民」,因此也就不存在「國民教育」的用法了;在台灣,「國民」用得多,如「國民小學」、「國民中學」,不過,如有用到「國民教育」,那也多指「國民義務教育」。因此,台灣也沒有「國民教育科」。

    「國民教育」在日本倒是常用詞,指的是國家對國民提供的教育體系,與「義務教育」相通,因此也不存在強化「愛國」情操的「國民教育科」了。

    很多人都說日本人很愛國,甚至把去年大地震時日本人表現出令人讚歎的國民素質歸因於「愛國教育」的功勞,其實這是一大誤解。日本的小學、初中裏有「社會科」,高中則和台灣一樣有「公民科」,內容包括「現代社會」、「倫理」、「現代政治、經濟」。不過,在日本的學校裏談「愛國」卻是禁忌,涉嫌違反憲法第19條「思想與良心的自由」。筆者旅日20載,也未曾聽說有老師在課室大談要「熱愛祖國」,而在大陸四處可見的「愛國」標語也不可能在日本的校園裏出現。

    不過,不談「愛國」的日本教育並不影響培養出讓世界稱頌的國民素質。一個國家的制度健全、人民安家樂業,國民的歸屬感自然而生。如今要強推「國教科」,鼓吹「愛國」教育,實是本末倒置,也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



  • 「牛下車神」李慧詩勇奪奧運銅牌,是她個人奮鬥的成果,亦是香港精英運動員培訓的碩果;諷刺的是,港人近年熱愛單車運動,但意外急增,去年死於單車意外的人數,更是10多年來最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香港單車徑設施非常落後。香港應該繼續投放資源培訓更多李慧詩等「土產」精英運動員,但更應該投放資源改善設施推廣運動;爭取獎牌固然重要,方便市民做運動更加重要。



    香港奉行精英運動員制度,運動項目必須在國際比賽交出成績,才能獲得政府資助,受惠的集中於個別項目及運動員,部分項目即使有龐大群眾參與基礎(如足球),由於交不出成績,資助便很有限。精英制有利有弊,優點是集中資源爭取成績而且賞罰分明,缺點則是變相的獎牌至上,運動發展與比賽成績直接掛,一般民眾無法直接受惠。



    精英制的利弊,今屆奧運首名黑人女體操全能冠軍美國選手道格拉斯的華裔教練喬良,道出了箇中重點──喬良早在2008年京奧時就表示,美國練體操的人有大量業餘人口,中國則大部分都是專業運動員;今年他亦表示:「從體操的基礎發展來說,美國搞得非常好。小孩們非常喜歡練,也不是為了拿世界冠軍,是為了強身健體。」他指出,美國運動員有更多機會申請大學獎學金,不光是世界水平才有機會申請。



    喬良眼中的美國體制,是一套有別於精英運動員制度的方針;美國強調民眾參與,擴大人才庫,再從中挑選精英,國家推動體育並非只為金牌,同時亦為了推廣運動,鼓勵國民運動改善健康。這種體制,非常值得香港借鑑。



    香港單車運動員國際賽成績出眾,香港近年也愈來愈多人熱愛騎單車,但香港並非「單車友善」的城市,社區單車徑不足,擴建亦波折重重,騎車一族要在馬路與汽車爭路,結果意外頻生。2011年就有20人死於單車意外,破了過去10多年紀錄。



    李慧詩奪得奧運銅牌、黃金寶於公路賽得到佳績,香港勢將有更多人投入單車運動,這是好事;我們希望李慧詩的銅牌能為香港的單車運動的改革增添動力,政府應該把握機會,使之由精英運動的階段跨進普及階段,讓更多市民可以享受安全騎單車的樂趣,讓李慧詩黃金寶等單車運動員的奮鬥精神得到更好的發揮。



  • 深夜觀看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慧詩出戰奧運女子單車凱林賽決賽,有兩個畫面分外印象深刻。一個是李慧詩以第3名衝線後的一刻,看到頭盔半遮臉的下方,是她那個燦爛美麗的笑容,縱使她摘下獎牌的顏色是銅不是金,但她振臂一揮的亢奮表現,已令人深受感動,家中成員即時興奮地喊了句:「香港運動員唔係臘鴨!」



    另一個難忘的畫面是,在頒獎禮後,英國金牌得主彭迪頓和李慧詩仍難掩興奮,從頒獎台走到一眾攝影記者的前面,珍而重之地拿起掛在頸上的獎牌,站給大家拍照,那刻完全感受到,運動員經過刻苦訓練,付出那麼多汗水與光陰,手執的獎牌如千斤重,她們的體育精神,值得百分百的尊重。就在此刻,奪得銀牌的中國單車手郭爽,留不了多久,便匆匆離開,還邊走邊除下掛在胸前的銀牌,顯見她為「失金」而心有不甘,失了風度。



    正如奧運羽毛球女子雙打的中國選手于洋、王曉理,她們本來是奪金頭號大熱,但她們刻意輸波走線,結果因消極比賽而被取消參賽資格,一下子榮譽變不光榮。強而有道,始能信服於他人。



    以李慧詩的力量,她不是沒有爭金奪銀的可能,在兩年前的廣州亞運會,她曾在500米自行車計時賽力壓郭爽奪金,賽後她也笑言,本來她一心想拿個第一的,但一面銅牌,也足以印證她跟教練、香港單車隊多年的努力是有價值的。



    香港這面銅牌,在世界體壇上可能微不足道,但李慧詩這塊銅牌的含金量,在港人的心目中,抵得上10面金牌,大家也會為這位土生土長的「牛下女車神」感到自豪。



  • 奧運運動員的參賽號碼為四位數字,前兩個數代表「國家」,「13」代表中國,故這兩個數字不會變,但劉翔又抽中「56」,不能不說是極度巧合。四年前在祖家出戰,網民將「1356」解讀為劉翔背負中國13億人民、56個民族的希望。或許壓力真的太大了,劉翔連續兩次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和四年前一樣,先於奧運前的大賽退出,繼而於奧運初賽接連「DNF」(未能完成賽事)。



    暗示劉翔時代終結?

    劉翔奧運宿命難違,內地網民議論紛紛,覺得「賽事很邪」,有心水清網民指,劉翔職業生涯中,個人跑出最佳時間為12秒87,昨天又剛巧是12年8月7日,暗示「劉翔時代」已正式過去。有網民甚至指劉翔於2000年出道,故他的整個跨欄生涯,就是12年8個月零7天。



    另一個巧合,就是劉翔和偶像阿倫莊遜一樣,八年三次奧運,由勇奪金牌變成摔倒欄下。1996年美國飛人阿倫莊遜奪得110米欄金牌,04年卻於複賽中,未能跨過第9個欄而跌倒。同一年劉翔石破天驚地奪金,未料同樣於八年後不幸摔倒欄下。



    本港堪



  • 俗稱區議會超級議席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是今屆立法會選舉最大亮點,三百二十二萬名沒有資格在傳統功能界別投票的選民,除了在地區直選投票外,仍有一票投予超級議席,即「一人兩票」。但有政黨調查發現,市民對超級議席的認知率極低,僅得四分一受訪市民能清楚說出超級議席的正確名稱,而且過半數受訪市民不知道自己是超級議席選民,更有三成多受訪者以為超級議席劃分成五個選區。有政黨憂慮政府對超級議席宣傳不足,令選舉時的廢票大增,促政府於各區設置票站進行模擬投票,讓選民加深對超級議席的認識。



    憲報昨日刊登公告,公布今年立法會選舉獲有效提名的二百八十七名候選人姓名,以及經抽籤決定、在選票上候選人名單或候選人的編號。發言人指在約三百四十六萬六千名地方選區已登記選民中,其中約三百二十二萬名選民,除可在所屬的地方選區投一票,亦可在新增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投下另一票。不過有政黨於本月二日至五日訪問了五百多名市民,發現有六成六受訪者知道今屆立法會選舉有超級議席,但能成功道出其正確名稱的市民則不多,只有四分一受訪者正確指出超級議席的正式名稱為「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另外五成市民就回答「唔知道」。



    建議政府更具體宣傳



    調查又發現,市民對超級議席的投票資格也不清楚,例如過半數受訪者不知道哪些選民可在超級議席中投票,更有兩成受訪者以為只有區議員才可投票,成功答出投票資格是「不能在其他功能組別投票的選民」的市民,只得兩成六,顯示至今仍有大部分市民不清楚超級議席的詳情。另外又有三成三受訪者誤以為超級議席分五區投票,四成三市民回答「唔知道」,只得兩成左右的受訪者回答「全港為一個選區」。



    負責進行調查的政黨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多數選民都知道一人有兩票,但對投票形式或自己是否符合選民資格,則抱有疑問。有意見更認為現時距離投票只餘五周,若政府不加強宣傳投票方法,屆時將有大批選民不懂投票,令廢票大幅增加,降低選舉認受性。



    選舉事務處為宣傳選舉,已製作九段宣傳片,但該政黨亦發現,九段短片只有一段與「超級議席」有關,擔心選民未必有充分認識,建議政府以較具體的口號加強宣傳,例如「一人兩票、一票超級、一票地區、每票選一名單」,甚至於街頭設置模擬票站,加深市民認知。



  • HKSAR gov't really don't want to promote it



  •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被揭與妻子經營劏房後,陳茂波大話連篇、誠信破產,



  • 國民教育科爭議不斷,有私校自決推動滲透式國民教育。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的太太陳楊碧鈴創辦的私校培生學校,9月起會將國史、國民教育元素融入中文科課程,但不會獨立成科教授。身兼該校校監的陳楊碧鈴指,回歸後出生的港孩,對中國人身分實有高度認同感,沒有理由不讓他們認識國情,會本着「教歷史、教真相」原則教育學生。

    培生學校暫只有小學部,陳智思兩名兒子由去年9月起,成為該校首兩名學生,至早前才公開招生。陳楊碧鈴表示,長子今年將升讀國際學校中學部,連同幼子在內該校共取錄12位小一至小六新生,當中三分之一學生有自閉症、過度活躍或集中力不足等學習障礙,該校必修科包括中文、英文、社會科學及科學教育,每年學費6萬元。

    備受爭議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9月起於全港資助小學開展,陳楊碧鈴坦言,私校本來毋須設立國教科,但該校已預備新學年起,在小學各級中文科中滲入中史教育,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本身為新加坡人的陳太指出,小時於新加坡亦須接受國民教育,認為有助培養愛國情懷及歸屬感,故即使沒發生國教科爭議事件,她亦計劃於課程內滲透國民教育。

    研是否教六四事件

    陳太補充,教材方面會參考坊間中史教科書,又會與中文科老師討論是否教導六四事件,強調以學生「認識真相」為最大原則。培生學校以家校合作為辦學理念,本不接受雙職父母入學申請,但有見不少家長的經濟及實際需要,陳太表示,已決定下放門檻並進行全年收生;另外,不少學生面試時英語表現較差,該校將開設英語基礎班為學生「保底」。



  • 本港父母一度熱捧的日本奶粉和光堂及森永,含碘量原來低得驚人,嬰兒隨時食壞腦。食物安全中心檢測首次揭發,兩款奶粉的碘含量,不及食品法典委員會所訂最低標準的三分之一,嬰兒從中攝取的碘質嚴重不足,可影響甲狀腺功能,損害腦部發育,政府估計,單是新生至6個月大飲用此兩款奶粉的嬰兒已有約1000名,當局急籲父母立刻停用有關奶粉,今日起安排相關嬰兒驗血。

    不及標準三分一 足影響腦發展

    食安中心檢測的首批14款初生嬰兒奶粉中,另有4款奶粉包括雪印、明治、美素佳兒和菲思力,碘含量亦只有每100千卡8.1至9.6微克不等(見表),同樣低於食品法典委員會訂下的最低標準每100千卡10微克。中心指出,風險評估顯示嬰兒飲用不會有攝取碘不足的健康風險。另外,食安中心同時發現和光堂及明治初生嬰兒奶粉的維生素K、生物素成分不達標,森永和固力果亦有生物素不足問題,雀巢金裝能恩和萬朝Absolute宮有機嬰兒奶粉,則分別檢出泛酸和維生素C含量不達標。

    和光堂及森永奶粉每100千卡只含1.2和2.4微克碘,按世衛建議嬰兒每公斤體重每日至少要攝取15微克碘,飲用此兩款奶粉的相關攝取量只有2.3至6.7微克,未及世衛最低標準的三分之一。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表示,碘質是製造甲狀腺素的重要元素,嬰兒缺碘可損腦部發育,為釋家長疑慮,今日起全港10間母嬰健康院會接受預約,最快明晚開始為食用此兩款奶粉的1至8個月大嬰兒抽血化驗。

    衛生署設熱線 健康院預約驗血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警告,嬰兒嚴重缺碘令甲狀腺素過低,可對腦部造成不能挽救損害(見另稿),以往本港極少出現類似個案。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副教授張璧濤說,本港初生嬰兒透過常規檢測,可驗出甲狀腺水平過低的嬰兒,每2000至3000名才有一個,均屬在胚胎發育時攝取碘質不足所致,後天攝取碘不足影響甲狀腺功能則未有資料。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說,和光堂及森永嬰兒奶粉早年在本港市場佔有率約13%,去年日本海嘯後釀成輻射事故,港人轉用非日本奶粉,目前此兩款奶粉的市場佔有率約3%。食安中心聯絡入口商後,對方已主動停售和自願回收有關奶粉。衛生署已設立熱線2125 1111解答市民有關轉奶粉等疑問。

    食物安全中心早在7月底已驗出上述6項初生嬰兒奶粉碘含量過低,但延至昨日才向外交代,高永文解釋,當局在首次檢測後,要再作風險評估,增加抽查樣本複檢,周一才有最後報告,前日與衛生署、醫管局開會安排驗血工作後,昨日即作公布。至於會否對有關奶粉生產商或代理商採取法律行動,食物安全專員譚麗芬說,他們會向律政司研究執法的可能性。



  • 假雞蛋、假證件等造假事件在內地並不是新鮮事,但想不到連欄王劉翔在倫敦奧運失手,也被質疑造假!「劉翔神話」的出現,是由全國對奧運金牌的執着一手炮製,如今神話破滅了,就可以抹殺他過往付出的努力嗎?

    眼中只有金牌,再也看不到其他,這荒謬比失去金牌更痛!

    神話破滅 頃刻受千夫所指

    曾在04年奪得中國田徑史上奧運第一金的劉翔,在前日的奧運110米跨欄預賽時,連第一個欄也跨不過,跌倒跑道上,無法完成賽事出局。這一跌成為全球焦點,更惹起鋪天蓋地的報道及爭議。

    劉翔一直受到傷患困擾,今次也證實跟腱撕裂,不少人在網上留言安慰及支持他,贊助商也公開力挺。然而,質疑之聲卻不絕於耳,認為他08年奧運已臨場因傷退賽,指今次再退出是「做戲」,有報章報道網友恥笑劉翔是商業化小丑,內地報章亦有標題「主演劉翔,導演是誰」的報道,包括質疑劉翔是否故意蹬欄跌倒。

    失手就是造假?其實在本屆奧運失手的中國隊運動員,不止劉翔一人,例如去年奪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的李娜,在本屆奧運首輪便爆冷出局,但她承受的言論炮火,比劉翔少得多。

    說到底是大眾已把劉翔「神話化」,無論是國家體制、贊助商還是人民,將他重重「捆綁」:

    ˙國家體制:中國重金培養金牌選手,但也製造了金牌至上的心態,本屆奧運,被揭有奧運銀牌得主的父母,遭一心期待金牌的官員冷待(見表),國家隊前羽毛球隊員王晨早前接受本報訪問便指,國家隊的心態只有爭取第一,至於第二、第三都是破銅爛鐵。

    ˙贊助商:為龐大商業利益,廣告商一再把劉翔塑造成明星,有報道推算,劉翔失手令多個贊助商共損失達30億元人民幣,劉翔個人也會損失10億元人民幣。有人更質疑劉翔帶傷上陣,只是為了不得失贊助商。

    ˙人民:國民希望運動員為國家爭光,藉此顯示國力;但若然運動員的價值只在於為國家爭得獎牌,也實在太悲哀了。劉翔失手後,竟有部分內地網民表示,納稅人花費巨款培養劉翔,不是為了看他退賽,認為他浪費納稅人金錢。

    被捧上天、卻因失金而曾被唾罵的選手,過去還有「體操王子」李寧,他在84年洛杉磯奧運會獲3金2銀1銅,震撼國際體壇,但88年漢城奧運,他負傷上陣,結果多次失手,當時國內有評論指他「輸得難看」,卻看不到當時中國體操隊青黃不接,以致這名老大哥被迫帶傷上陣的難處。

    他國選手落敗 仍民族英雄

    剛於跳水三米板奪銅牌的中國選手何沖說,做中國運動員比外國運動員不容易,因為外國選手沒拿金牌,不會有人質疑他們。奪得這項目金牌的俄羅斯選手札卡洛夫則稱在俄國,失金的選手沒有壓力,不管獲得的獎牌是甚麼顏色,也會得到公眾支持。

    外國民眾對待運動員的態度值得學習,例如曾兩奪奧運金牌的日本游泳選手、有世界蛙王之稱的北島康介,今年也失手,但回國時卻是泳隊中獲得最多喝采及掌聲;馬來西亞從來沒有得過奧運金牌,國民寄望曾是世界第一的李宗偉可奪奧運第一金,惜最後敗給中國選手林丹,李宗偉公開向國民道歉,但他回家時仍是受到英雄式歡迎,官員盛讚,更有餐廳免費請公眾吃飯,慶祝李宗偉贏銀牌!

    數輝煌往績 無愧中國人民

    一面奧運金牌並不代表一切,有網民搬出數據,指劉翔自2000年起出戰48次國際大賽,當中取得冠軍36次,已對得住全國人民。國民注重奧運獎牌,希望藉此展示國力,但亦需知道劉翔這一跌是他運動員生涯最大難關,大家應予支持。現在更是時候喝停眼中只有金牌的荒謬了!



  • 依家邊個做局長/ 特手都唔好,回歸左香港仲衰過做英殖民地~



  • it's a matter of system


Log in to reply